沸石粉為Na、Ca等金屬離子的含水鋁硅酸鹽礦物。Na、Ca、Al、Si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是很豐富的,它們均為主要的造巖元素,所以沸石粉應該是比較常見而且分布比較廣泛的造巖礦物。 在巖漿作用過程中,初因溫度較高,巖漿以SiO4為主。它是弱酸,不能和強堿性的陽離子K+、Na+結合,而只能與堿土金屬族的Mg2+和Fe2+結合,所以早形成由 Mgsio4和 Fesic所構成的橄欖石和由 Mgsio3和 Fesic3構成的輝石。隨著溫度降低,出現(xiàn)Si4OR1和Si2O-,酸性增強,可與堿性較強的K+a+、Ca2+結合形成角閃石和云母。當巖漿中出現(xiàn)硅鋁酸根后,由于它是一種較強的酸,故能與堿金屬K+、Na+和堿土金屬Ca結合形成各種長石。所以,在巖漿作用階段幾乎沒有沸石粉的出現(xiàn)。
沸石粉是一族含水的具有連通孔道的呈架狀構造的堿或堿土金屬的硅酸鹽或鋁硅酸鹽礦物;沸石粉是具有較高經(jīng)濟價值的礦產(chǎn)資源,是從20世紀5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新型非金屬工業(yè)原料。隨著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建設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加深了對沸石粉礦產(chǎn)的成礦地質特征和工業(yè)應用的認識。由于沸石粉具有的物理化學性能,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使用日益廣泛。在其它領域里潛在的新用途也正在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沸石粉的開發(fā)應用研究工作已取得新成果并被廣泛的利用。
一切固體物質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和固體內部的原子或分子所處的狀態(tài)是不同的。在固體內部原子或分子所受的吸引力是對稱的,它均勻地分布在周圍的原子或分子上,處在力場飽和的平衡狀態(tài);而表面的原子或分子所受的力則是不對稱的,也就是說固體表面有過剩的表面自由能,即表面有吸附力場存在,這種吸附力稱為色散力,是固體表面對氣體或液體具有吸附作用的原因。當氣體或液體進入吸附力場作用范圍時,就會被吸附,從而降低固體表面的自由能。這種不飽和力場的作用范圍,大約相當于分子直徑的大小,也就是幾埃左右。從上述情況可知,一切固體物質的表面都有吸附作用。實際上,只有多孔物質或磨得很細的物質,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積,才有明顯的吸附作用,被稱為吸附劑。如活性炭、硅膠、活性氧化鋁和沸石粉等。